卓越管理者的共同素质——商业洞察与财务智慧

一直以来,CEO们都在为类似的问题所困扰:企业中的各级管理者往往是“竖井思维”或“屁股决定脑袋”,各自为政难以产生有效的协同。这直接阻碍了企业高效地实施战略,进而无法达成预期的业绩。孙子兵法讲:“上下同欲者胜。”如何能让每个管理者像CEO一样,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并作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呢?其关键在于:必须使管理者形成商业敏感度。

商业敏感度,俗称“生意头脑”或“商业嗅觉”,是能够深刻理解经营的本质、快速准确作出商业判断、实现业绩增长的综合素质。这项综合素质包含三项最基础的能力:财务敏锐、市场导向和全局观。

财务敏锐要求经营者洞悉哪些驱动因素决定了利润的产生和资金的流转,简言之,即企业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市场导向是指经营者要了解企业的业务增长与顾客及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即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全局观则是经营者能否对企业经营的全景以及企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有深刻理解,即企业如何达成业绩目标。

根据麦肯锡公司一项针对1597位企业高管的全球调查显示,只有3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完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1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清楚自己的企业如何创造价值”;而被问及“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了解所在行业的动态”时,选择“完全认同”的比例更是只有可怜的14%和10%。

是时候认清这个残酷的现实了: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因为多年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积淀而“自然而然地”获得商业敏感度。事实是,许多管理者直到被提拔至中层以上的管理岗位之后,才切实地意识到商业敏感度不足带来的巨大弊端:战略实施不到位、拍脑袋决策、部门协同不力、业绩停滞甚至倒退。

商业敏感度缺失引发的各类“企业病”更是后患无穷。如果说企业重大的战略决策是从心脏输出的血液的话,各级管理者就是支撑企业各部位健康运行的血管,而商业敏感度恰恰是重要的抗凝血剂。设想企业在高速运转中不断遇到局部的“血栓”,关键部位的血管常常堵塞,那么就算是心肺功能再强大,也时刻面临着中风瘫痪的危险。